人應記得誰不應記得誰 科學上誰能找根據 人應記得誰不應記得誰 不用問神明信眼淚
-
記憶是可愛的,原因是記憶如水中明月,令人難以觸碰;但同時,記憶常令人感情翻滾如泉湧。
忘記和記一曲中,作詞人帶出不少有趣的觀點:其中一個是嘗試把記憶與愛作掛鉤。人為何常常把失戀的經歷記住?原因很簡單:正正因為我們在上一次的愛情中受過錐心裂肺的痛,而害怕在下一次邂逅中再次流下眼淚。我們或許曾渴望過腦袋如電腦的資料檔,能隨意刪除,但偏偏越希望忘記的越記得清楚。
傳統來說,在一切未知面前,人愛以科學理論或宗教學說來解釋。可惜的是,科學講求實證,而現有科技根本沒有辦法完全知道人在哪些時候記住哪些事情;至於宗教,儘管笛卡兒等哲學權威拋出了神是全知全能的前設,不過愛情只是凡人之間的拉扯,把這些瑣碎之事也交託給神也未免為神增添太多煩惱了。
既然這兩套思考系統也未能解答,人唯一就剩下自己的感覺。常說「觸景生情」,
人的感覺是一種催化劑,以曾經過的地方或曾擁有過的物件為養分,把以往的回憶從靈魂中抽出。
也許,我們不必刻意去記住一些事情。「是內心揀掛念誰,無人可干擾反對」,內心的感覺早已把一切決定好,而默默承受的是那個因此而失眠,煩惱著如何「今宵先可以無夢」的自己。
文:Thomas
圖:Daniels 大家姐
@juno_mak
.
追蹤我們:
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utfootprint/
Facebook:
Linkedin: 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....../the-university-of......
.
.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bf5b91_b99235a1bb1642a09c557f202aef1641~mv2.jpg/v1/fill/w_960,h_960,al_c,q_85,enc_auto/bf5b91_b99235a1bb1642a09c557f202aef1641~mv2.jpg)
Comments